《课改简报》2021年秋 第二十五期 | 综合组
10月28日,综合组颜小斌老师晒课内容是八年级物理“第四节 光的折射”;彭建华老师在八(4)班思品课上晒课内容为“法不可违”。课后全组教师就这两节课举行了详细的座谈。
王雨涵(七年级思品):1、教态非常自然也很沉稳。2、有板书且板书工整。3、能链接中考,对考点把握很清晰。
童铜(九年级化学):颜小斌老师的板书设计很清晰,学生自学时间长,但重、难点似乎不够突出,课堂没有起伏,讲解不是很清楚。
朱桂文(八年级物理):对颜小斌老师今天的课,我有如下几点看法:1、思路清晰,教态自然,重、难点讲的透彻。2、希望课堂上能多结合生活中的折射例子。3、声音太小,坐在后面的同学听不清楚,容易打瞌睡,希望以后上课能够声音洪亮。4、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老师自己总结的太多。5、教学过程中板书过少,折射规律应该要在黑板上面写出来。
刘光明(物理备课组长):优点:1、板书简洁明了;2、课程结构清晰;3、《导学案》习题设计良好,有梯度有代表性,切合课程要求;4、合理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不足:1、没有很好地发挥语言技巧的教学作用,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2、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很好发挥,学生参与成都度不高,少了点提问;3、对“靠近”、“远离”这两个词语没有深入解读,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光线偏折的规律,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4、PPT中筷子折射的图形有缺陷,不明显,倒是延长线看起来偏折了,不利于学生理解;5、折射规律也可与反射规律进行类比来深刻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王冉:周三物理备课组原本邀请了我一起参与颜小斌老师这节课的集体讨论,但由于另外的事而耽搁了。从颜老师呈现给大家的课堂教学来看,还是很有个性特点的,如将“铅笔插入一碗水水中便弯折了”这个趣味实验作为课堂导入,很能引发学习兴趣;视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场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点。而且颜老师还在视频播放的中途特意停下来,讲解主要内容并强调要仔细观察的现象,这点做得很好;再则,能用“一点、三线、两角”等简明的词语总结折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总还是给人以不简洁和不够顺畅的感觉,具体是这几方面需要作出调整:1、视频有6分17秒,时间过长。其中教学目标的介绍与课件出现的目标重复了,实验器材的介绍可以在课件PPT上以图片的形式由老师介绍,避免视频取代人使课堂缺少活力的现象。视频最有价值的是折射现象出现的那一段时间。2、“折射规律”不应表述成“折射定律”,这是尚不完整的定律,所以只称作为“规律”,对于初中生只需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即可。3、关于板书问题。教师的PPT课件中已经有了完整的折射规律内容的叙述,则老师只需在黑板上板书“一点、三线、两角”这些关键词语即可,不必再全部重新抄写一遍,这样会耽误太多时间。4、利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颜老师把“铅笔(或筷子)在水中变弯”、“渔夫叉鱼经验”、“鱼鹰看鱼和鱼看鱼鹰”、“海市蜃楼现象”、“地球上的人看太阳”等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解释,一个也不留给学生来说一说。这种包办代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肯定是不利的。5、“链接中考”这对于学生了解中考考点是好的,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更不可在一堂课里任意拔高,两次出现“链接中考”就更不应该了,最后关于光斑的探讨,终因时间不够,反而越讲越糊涂了。
李校长:1、颜小斌老师上课,语速淡定如一,语调坚定从容,老沉持重,课堂激情难以诱发,学生学习情绪不能亢奋,使整堂课在一种淡然的氛围中消解,教学效果难致最佳。2、有“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感,但在时间的分配与把握上尚不到位,甚至差异较大,尤其对“学”、“练”、“教”三个环节的理解与处理在整堂课中有时还有重复雷同。可在引导学生看完完整实验视频后,可将名词、概念、规律等表格展示于屏幕让学生当堂记背后进入当堂训练环节。3、物理概念多,要讲透彻,理顺关系,突出重点、难点、考点,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以当堂训练的形式推出来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老师自己切忌包办代替。
颜小斌的教学反思
通过初次的“先学后教”模式的公开课,我对这个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谢大家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这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的。现就我的晒课作个自我分析。
优点:
缺点:
总之,我会时刻注意以上问题:提高声音音量;板书会尽量内容完整;尽量展现老师讲课的肢体语言,让课堂生动,学生理解容易;对于本节课上没讲透的内容,后续我会挑选合适的试题重点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先学后教”模式上,对于学生学与练以及老师教的时间分配问题,尽量按照“15分钟的自学→5分钟讲解→15分钟当堂训练→5分钟作业展示”这个要求去做。
尹盼(七年级思品):彭老师整节课流畅完整,思路清晰。希望可以更细致的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也是一个很大缺憾。
毛燕婷(九年级历史):彭老师课堂环节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同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但缺少了探究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主动性不够。
贺小霞(八年级历史):感觉上课整体还是不错的,讲得很流利,内容也比较完整。不过对于时间的把控还是要稍微合理的安排一下。在小组活动的时候,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希望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板书。
雷婷(九年级思品):对彭老师这节课我的看法是:1、上课整体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2、在讲几种违法行为这个知识点时需要结合具体事例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不能纯理论性的进行概念性的灌输。3、希望教授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或者视频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包括我们在引出什么是违法行为的时候都是可以以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这就是违法行为。
童铜(九年级化学):彭建华老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但只局限在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解释概念没能运用实例来进行分析。
王冉:彭建华老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尚可,结构比较明晰,体现了“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但整节课总给人一种不生动的感觉。其实,课上也列举了很多事例,同样也开展了探究活动,但学生们总还是从书本到书本,离开了课本就说不出道理来。最关键的一点是没有针对每一个事例进行深一步的发掘,如果在梳理违法类别后,就老师PPT课件出现“堵塞消防通道”、“酒驾”、“违反交通规则”、“房东任意加租”等问题的画面时,拿出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法官”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来评判这些案例,最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既参与讨论又能用语言去表述自己的看法,学习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活跃的。
李校长:彭建华老师的《做守法公民》一课上下来,与“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相切合,各个环节完整呈现。但课堂内涵欠深度、广度、梯度,只停留于对文本内容的串讲疏理,少了些在相关概念与内涵上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富针对性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在学完本课后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真正做到一个守法公民的应知、应会、应用。同时课堂上还应讲清讲透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充分利用“理一理”、“议一议”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

关于颜小斌的课堂评价
王雨涵(七年级思品):1、教态非常自然也很沉稳。2、有板书且板书工整。3、能链接中考,对考点把握很清晰。
童铜(九年级化学):颜小斌老师的板书设计很清晰,学生自学时间长,但重、难点似乎不够突出,课堂没有起伏,讲解不是很清楚。
朱桂文(八年级物理):对颜小斌老师今天的课,我有如下几点看法:1、思路清晰,教态自然,重、难点讲的透彻。2、希望课堂上能多结合生活中的折射例子。3、声音太小,坐在后面的同学听不清楚,容易打瞌睡,希望以后上课能够声音洪亮。4、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老师自己总结的太多。5、教学过程中板书过少,折射规律应该要在黑板上面写出来。
刘光明(物理备课组长):优点:1、板书简洁明了;2、课程结构清晰;3、《导学案》习题设计良好,有梯度有代表性,切合课程要求;4、合理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不足:1、没有很好地发挥语言技巧的教学作用,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2、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很好发挥,学生参与成都度不高,少了点提问;3、对“靠近”、“远离”这两个词语没有深入解读,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光线偏折的规律,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4、PPT中筷子折射的图形有缺陷,不明显,倒是延长线看起来偏折了,不利于学生理解;5、折射规律也可与反射规律进行类比来深刻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王冉:周三物理备课组原本邀请了我一起参与颜小斌老师这节课的集体讨论,但由于另外的事而耽搁了。从颜老师呈现给大家的课堂教学来看,还是很有个性特点的,如将“铅笔插入一碗水水中便弯折了”这个趣味实验作为课堂导入,很能引发学习兴趣;视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场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点。而且颜老师还在视频播放的中途特意停下来,讲解主要内容并强调要仔细观察的现象,这点做得很好;再则,能用“一点、三线、两角”等简明的词语总结折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总还是给人以不简洁和不够顺畅的感觉,具体是这几方面需要作出调整:1、视频有6分17秒,时间过长。其中教学目标的介绍与课件出现的目标重复了,实验器材的介绍可以在课件PPT上以图片的形式由老师介绍,避免视频取代人使课堂缺少活力的现象。视频最有价值的是折射现象出现的那一段时间。2、“折射规律”不应表述成“折射定律”,这是尚不完整的定律,所以只称作为“规律”,对于初中生只需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即可。3、关于板书问题。教师的PPT课件中已经有了完整的折射规律内容的叙述,则老师只需在黑板上板书“一点、三线、两角”这些关键词语即可,不必再全部重新抄写一遍,这样会耽误太多时间。4、利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颜老师把“铅笔(或筷子)在水中变弯”、“渔夫叉鱼经验”、“鱼鹰看鱼和鱼看鱼鹰”、“海市蜃楼现象”、“地球上的人看太阳”等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解释,一个也不留给学生来说一说。这种包办代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肯定是不利的。5、“链接中考”这对于学生了解中考考点是好的,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更不可在一堂课里任意拔高,两次出现“链接中考”就更不应该了,最后关于光斑的探讨,终因时间不够,反而越讲越糊涂了。
李校长:1、颜小斌老师上课,语速淡定如一,语调坚定从容,老沉持重,课堂激情难以诱发,学生学习情绪不能亢奋,使整堂课在一种淡然的氛围中消解,教学效果难致最佳。2、有“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感,但在时间的分配与把握上尚不到位,甚至差异较大,尤其对“学”、“练”、“教”三个环节的理解与处理在整堂课中有时还有重复雷同。可在引导学生看完完整实验视频后,可将名词、概念、规律等表格展示于屏幕让学生当堂记背后进入当堂训练环节。3、物理概念多,要讲透彻,理顺关系,突出重点、难点、考点,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以当堂训练的形式推出来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老师自己切忌包办代替。
颜小斌的教学反思
通过初次的“先学后教”模式的公开课,我对这个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谢大家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这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的。现就我的晒课作个自我分析。
优点:
- 内容直观性形象生动,PPT结构清晰,导学内容思路条理清楚。
- 板书字迹端正,严谨,内容有框架梯度。采用实验进入教学,使学生有很好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先学后教”模式还比较清晰。
缺点:
- 声音较小(因为这二天喉咙不舒服,有点咳嗽,下次会改善)。
- 内容应少点,重要内容要重要讲,板书有框架,要完公布整内容。
- “先学后教”模式有,更要有内容的“神和魂”。
- 实验视频太长,应作适当剪辑,重点内容应稍微多花时间。关于光路应动手比划一下,这样上课才更生动。
- 作图要用工具严谨画图,以给学生做好示范。
总之,我会时刻注意以上问题:提高声音音量;板书会尽量内容完整;尽量展现老师讲课的肢体语言,让课堂生动,学生理解容易;对于本节课上没讲透的内容,后续我会挑选合适的试题重点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先学后教”模式上,对于学生学与练以及老师教的时间分配问题,尽量按照“15分钟的自学→5分钟讲解→15分钟当堂训练→5分钟作业展示”这个要求去做。
关于彭建华老师的课堂评价
尹盼(七年级思品):彭老师整节课流畅完整,思路清晰。希望可以更细致的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也是一个很大缺憾。
毛燕婷(九年级历史):彭老师课堂环节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同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但缺少了探究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主动性不够。
贺小霞(八年级历史):感觉上课整体还是不错的,讲得很流利,内容也比较完整。不过对于时间的把控还是要稍微合理的安排一下。在小组活动的时候,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希望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板书。
雷婷(九年级思品):对彭老师这节课我的看法是:1、上课整体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2、在讲几种违法行为这个知识点时需要结合具体事例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不能纯理论性的进行概念性的灌输。3、希望教授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或者视频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包括我们在引出什么是违法行为的时候都是可以以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这就是违法行为。
童铜(九年级化学):彭建华老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但只局限在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解释概念没能运用实例来进行分析。
王冉:彭建华老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尚可,结构比较明晰,体现了“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但整节课总给人一种不生动的感觉。其实,课上也列举了很多事例,同样也开展了探究活动,但学生们总还是从书本到书本,离开了课本就说不出道理来。最关键的一点是没有针对每一个事例进行深一步的发掘,如果在梳理违法类别后,就老师PPT课件出现“堵塞消防通道”、“酒驾”、“违反交通规则”、“房东任意加租”等问题的画面时,拿出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法官”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来评判这些案例,最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既参与讨论又能用语言去表述自己的看法,学习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活跃的。
李校长:彭建华老师的《做守法公民》一课上下来,与“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相切合,各个环节完整呈现。但课堂内涵欠深度、广度、梯度,只停留于对文本内容的串讲疏理,少了些在相关概念与内涵上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富针对性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在学完本课后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真正做到一个守法公民的应知、应会、应用。同时课堂上还应讲清讲透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充分利用“理一理”、“议一议”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

彭建华教学反思
- 本节课知识点基本都讲解完成,但是部分内容不够细致,如三种违法行为没有很好的讲透彻。
- 讲解过程中,案例的分析过少,应在讲违法行为时,多加入一些案例,或者比较直观的图片,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些,学生也能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更易理解知识点。
- 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关注较少,课堂内容的层次性体现的不够明显,课堂上,也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 先学后教的模式运用还需不断提高,重心应放在学上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专业概念应解释还不到位。
- 整节课下来,感觉激情不够,过于平淡。
供稿:课改办公室 图片:综合教研组 编辑:张艺佳 审核: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