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县致远学校

教师成长 / 教研教学

《课改简报》2021年秋 第十六期

周二数学组“阳光高效课堂”如期举行,承担本次晒课任务的是王芳和谭丹二位老师,王芳老师的课题是“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五年级);谭丹老师的课题为“整式及其减法——字母表示数”(七年级)。数学教研组长魏天玲的课前准备和课后评课工作组织有序。校领导郭素琴校长、王校长亲临义教部现场听课与指导,课后还特别指示各备课组与教研组今后要拿出时间磨课议课,要求推出到校级层面的晒课必须有相当的含金量。

王芳老师对今天的课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仪态大方,语言清晰而亲切,适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既有分小组学习形式,也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注重了自学检测和当堂训练;能放手让学生表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也有精彩表现。

当然,本节课还是有这几个方面必须引起注意:



    1. 没有出示教学目标,学生不能很快明晰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2. 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两道例题,仅由学生自学是不够的,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活动,继而得到这两种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数学问题。

    3. “进一法”、“去尾法”与先前学过的“四舍五入法”的思维方法的区别没有说透。

    4.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太顺利的情况下,教师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




谭丹老师的课始终都充满激情,语言刚劲有力,能焕发课堂气氛;能引导学生从超市、奥运会等场景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并学会用语言去描述;自学检测、小结归纳和当堂训练环节内容具体。作为新加盟我校的年轻教师,对“阳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理解尚未到位,主要存在以下明显的问题:



    1. 没有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引入字母表示数的概念,所以导致学生无法深刻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 完全脱离课本中的习题去设计新题,在没有抓好基础时,一味去拔高,不易把握课堂出现的问题。

    3. 当堂练习的讲解方法单一,没能很好地利用展示台来开展小组或生生互动。

    4. 整堂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还有待加强。

    5. 课件中出现错字和错符号是不应该的。




周三英语教研组晒课老师是陈建春与龙泓二位老师。

陈建春老师的课题是 Unit 2 This is my sister.(七年级复习课)。这节课的特点有:其一,把主要单复数变化的词汇都复习到位了。其二、设计了给家庭画简笔画来介绍家人的环节,带活了课堂气氛。其三、保证了较为充足的当堂训练时间。不足之处有:



    1. 时间分配上前松后紧,词汇过关上花时间较多,阅读短文时间仓促。

    2. 老师讲解练习方式单一,没有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

    3. 上台展示画作描述家庭成员的同学不多,没有将设计的初衷贯穿到底。

    4. 教师自身的慢节奏性格对调动课堂气氛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龙泓老师的课题是 Unit 2  Color.(三年级)。龙泓老师作为我校“阳光高效课堂”培养的首届“课改名师”,学校为了强化低年级英语启蒙教学,这学期她担任了三年级的英语,然而,她的课堂依然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1. 英语歌曲开场带来良好的课堂气氛;关于颜色秘密的小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2. “Blue的发音就像是小鱼吐泡泡”,“书写小写的u要有小刘海和小尾巴”,类似这样形象化的比喻可帮助学生快速写会并记住新单词。

    3. 各教学环节都设计了趣味游戏,课堂互动性强,学生参与面极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能用微笑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学生丝毫不感到怯场和尴尬。小组竞争机制运用的恰到好处,激励性强。

    4. 从初学英语就训练学生习惯听从教师的指令是维护课堂秩序的一大法宝。




李校长在评课现场随即用小诗对龙老师的课作了高度概括;“课堂设计具匠心,灵动游戏显个性。收放自如师亲和,学生参与如浪涌。”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时间把控出现了偏差,当场训练时间延后了几分钟。另外在“show me----”和“I see----”两个句子的意涵没怎么跟学生说的很明白,致使学生练习时感到困惑。

针对本学期英语组队伍的壮大,评课最后环节肖娜娜组长还安排了新老英语教师互相介绍各自情况的活动,这有利于今后的教研氛围变得更融洽。

周四综合组的晒课由新聘教师胡萍与朱桂文二位老师担任。

胡萍的课题是“地形和地势(下)”(八年级地理),采取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方法引入新课是合理的;抛出我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为何都是自西向东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充分利用地势图(平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教学思路正确;整节课基本能通过“识图、读图”的地理学科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然而,胡老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以下方面去作调整:



    1. 当师生共同找出我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去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然后从各阶梯所属区域的地形特点去分析气候、人文、物产等情况,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汇报交流的形式共同来完成三个阶梯的情况对比表。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一讲到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将复杂冗长的教学内容简约化,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 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白板出示相关地图加以提示,教会学生如何从地图中发现和归纳知识点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来,课中有这样的铺垫,则最后关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问题的讨论和归纳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3. 教师还应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讨论,如长江为何有“黄金水道”之称?同样是大河,可黄河为什么又没有这样的称谓?




朱桂文老师的课题是“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物理)。本节课有这几个特点:



    1. 教师在课堂上有激情,语言刚劲,声音洪亮。

    2. 以生活中很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湿衣服变干、拖湿的地面很容易干掉)作为情景导入,可引发问题思考。

    3. 抓住了酒精汽化和水沸腾两个关键实验,并用视频播放实验过程,让学生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4. 有导学案和当堂训练内容,尤其就实验装置组装次序专门设计了练习。




贺青青组长组织了综合组全体教师就朱老师的这堂课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1. 学习目标不应在第一个实验后才出现,而应在情景导入后展示。学生导学案的完成度也必须关注。

    2. 把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膨胀,离开热水后变瘪是要引出“汽化”和“液化”两个物理概念,虽然本节课只是研究“汽化”,但下节课“液化”的概念也必须通过这个实验来建立,不可不提。

    3. 观察水沸腾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虽然是视频,但也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气泡大小的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图表的分析等。

    4.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表不要一股脑地推出,应该与学生一起来对比分析并小结完善。

    5. 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汽化概念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时,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完整,教师不要轻易去打断或代替他们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