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县致远学校

教师成长 / 教研教学

《课改简报》第三十四期|综合组

11月25日(周四),综合教研组晒课照常进行,担负本周晒课任务的是七年级历史尹盼老师和七年级地理陈建春老师,二位老师的课题分别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七年级六班)和“地理复习课”(七年级七班)。课后,贺青青组长认真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了座谈。

关于尹盼的课堂教学评价

毛燕婷(九年级历史):

尹盼老师上课内容都讲了,课件精美,但不够丰满,没有对课文进行拓展,更没有利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不利于对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对已经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讨论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声音,也没讨论出结果,课堂不够活跃。

雷婷(九年级思品):

  1. 教授过于依赖课本,忽视了学生。
  2. 内容没有深入探讨,流于课本表面,有点照本宣科的感觉。

郭叙热(九年级物理):

  1. 板书字迹漂亮,学生看得清晰。
  2. 内容没有往深入拓展,仅仅是知识的灌输。陈建春老师温文尔雅,非常绅士。有教师的气场。
  3. 知识点的讲解的有一套方法,值得我学习。
  4. 适当的选用练习册,效果更佳。

胡桃玲(八年级生物):

  1. 学习目标明确
  2. 板书整洁
  3. 视频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4. 教学模式时间把握较好
  5. 有小组学习环节

建议:

  1. 声音可以再大点
  2. 改进方法调动学生积性,增强学生们课亮参与感

贺小霞(八年级历史):

  1. 虽然有小组讨论,但学生讨论的时候是没有声音,讨论没有什么效果
  2. ppt跟不上讲课的进度
  3. 讲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也展示了学习的目标

朱桂文(九年级物理):

尹盼老师的课堂特点:

  1. 声音甜美,很有吸引力。
  2.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3. 上课节奏控制的好。

不足之处:

  1. 知识面应该适当拓展。
  2. 上课缺乏结合历史背景来讲。

林莉莉(七年级地理):

  1. 知识点很完整,该节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板书也很有条理性,框架明显。不过学生自学完之后是否可以让学生填写这个思维导图,作为笔记。
  2.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名人比较多,在讲其中某个方面时可以适当地引入历史材料或名人故事,让学生对这个时期有一个深刻的记忆点。
  3. 教学模式完整,运用了小组讨论,课堂小结也通过板书回顾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小组讨论不够积极。

刘光明(九年级物理备课组长):

优点:章节内容已全面覆盖,该讲的知识点都已经讲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归纳总结比较到位;并能及时课堂训练巩固知识。

不足:历史课应该是思想性比较强的科目,培养学生历史发展观、分析历史发展脉络的思维能力比记住历史的知识点更为重要。本堂课没有从历史大背景下诠释“汉武大帝大一统”的前因后果及其历史意义,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职欲。历史课死记硬背的不应该是科目。

童铜(九年级化学):

尹盼老师的课,内容结构上非常清晰,一节课进行下去很顺利。不过自学部分和教学部分重合,花了大部分时间在边讲边找答案、划书上,导致内容较为空洞。从个人思考上,这个课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自学。自学部分按照教师所给框架,设置导学案,导学案上以填长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知识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答案,接下来再让学生在书上划线,标注上标题,有些学生不教他标注可能不会标。
  2. 讲授。这一部分不用重复导学部分内容,重点放在将书上的知识点形象化,生动化,通过讲故事,或者问题推理的形式用简洁的语言将学生代入当时的情景,解释一个个词语的意思。
  3. 让学生看书齐读1—2遍,回忆本节脉络。
  4. 练习

贺青青(综合组教研组长):

尹盼老师属年轻老师,有才学,素养好;整节课有"先学后教"的模式,环节合理,结构完整。

不足:

  1. 老师讲解的内容多,学生发言的地方少;课堂气氛略显沉闷,虽有小组,不见讨论,没有内容,也没有结果。
  2. 重要内容可列一表格,让学生填表,加以掌握。如汉武帝大一统,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四个方面按"危机、措施、影响"进行列表,让学生快速完成,可提高课堂效率。
  3. 要补充一些相关材料、视频,拓宽学生视野。

王冉:尹盼老师对今天的课是作了充分的准备的,如引入新课的视频就很精要,营造了一个合适的历史背景。还能合理使用现有的导学案,知识梳理的有条理。但是我还是觉得只是具有历史的知识骨架,不见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所以学生学起历史来显得生硬,课堂也活跃不起来。究其原因,其一,学习小组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没有这样的考量。其二,没有就汉武帝的政治抱负和烦恼作一定的介绍,同时也没能就课件里出现的学习材料展开分析和讨论。其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展开讨论。

李校长:尹盼老师的历史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能够按照“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施教,但把“先学”与“后练”弄成“边学边练”,合二为一,同步实施,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材学不到位或者学得半生不熟,“练”的效果也难达成。本堂课中“汉武帝大一统”的烦恼、措施、影响完全可用表格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看书后自行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厚度不够,可将“汉武帝大一统”与秦始皇大一统进行比较,从而教会学生历史开卷考试的应试解题方法。在小组学习指导上也需教师适时把握,以激活课堂。

教学反思 —— 尹盼

  1. 这节课学习目标基本完成,但是内容太空洞,少了拓展(如对比汉武帝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封狼居胥汉武帝为什么要尊崇儒术)建立框架之后,应该多用史实及当时的事件去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2. ppt上的材料没有去分析,应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没有声音,没有讨论出什么内容,老师应该去指导学生,点名回答问题也应该照顾各层次的学生
  4. 先学后教的模式运用还应该不断提高,应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教师引导、纠错补充,指出学生共同出现的问题并解决
  5. 整节课过于空洞平淡,学生积极性不强

关于陈建春的课堂教学评价

毛燕婷(九年级历史):陈建春老师的复习课对于知识点讲述非常详细,能总结口诀“南顺北逆,太大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陈老师的课用的是都是书上的题目,没给学生提升拓展的空间,没有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积极性还不太够

雷婷(九年级思品):

  1. 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复习的主题。
  2. 知识点的讲解还是挺详细的,也有注重方法。

胡桃玲(八年级生物):

  1.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2. 统一课题复习
  3. 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积极性较强

建议:

  1. 声音可以大点
  2. 增强课堂时间的把握

贺小霞(八年级历史):

  1. 没有板书,还没有小组讨论
  2. 能模拟一下太阳地球的转动,这很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知识点比较详细,能很好的运用教材器材

朱桂文(九年级物理):陈建春老师的优点1:理论结合实际来讲题。2:知识储备丰富。不足:1:无板书。2:没有做ppt。

林莉莉(七年级地理):

  1. 运用地理教材和地理图册复习,回归教材。灵活运用地球仪,较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相关知识。
  2. 作为复习课考点不突出,知识点没有结合实际考题复习。

刘光明(九年级物理备课组长):

  1. 课堂生动有趣,知识总结概况到位。
  2. 课堂组织顺畅,衔接良好,效果良好。
  3. 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积极性较强。

建议:

  1. 声音可以大点,上课的激情方面有欠缺。
  2. 关于天气图标内容可以删掉。

颜小斌(九年级物理):
优点:

  1. 用地球仪提问做游戏的方式完成整节课,生动易懂。
  2. 陈老师课堂表现稳重,体现对知识面的熟练程度。
  3. 能充分利用教材书本的图片,真正教学回归教材。

不足:

  1. 声音较小,课堂没激情。
  2. 黑板上没有一个字的板书,无学生作业展示分析。
  3. 如果介绍各大洲和各大洋时,能引入一些代表性的地方故事更有趣,加深记忆。

童铜(九年级化学):陈建春老师的直观教具应用得当,图片也比较具体化。

贺青青(综合组组长):

陈建春老师作为英语老师兼教地理,具备地理老师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整堂课有高效课堂的模式和效率。

优点:

  1. 通过教学反思,得出顺口溜,"南顺北逆,太大印",针对性的指导,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 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顺口溜"太大印"就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老师告诉学生,按"南顺北逆"自转方向去记,学生容易记住三大洋的位置,有高效课堂的样子。

不足:

  1. 没有板书。重点内容要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笔记。
  2. 课本上的重点内容应该划起来。

王冉:根据学校的统一调配,这学期安排陈建春老师兼教了七年级地理课,经过半个多学期的调整和努力,陈老师基本也安下心来了,但是之前还是欠下“账”,这在周清和期中考试得到发现,好在他还能设计这样一堂复习课及时给学生弥补上之前的欠缺。今天这节课的复习还是很有方向和策略的,无论是知识点还是记忆口诀的归纳,以及口诀在各种观察角度的应用都显得很有条理,学生也能理清思路。但是,复习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有较大的作用,今天的课堂似乎还没有足够使用它。

李校长:陈建春老师的复习课教学内容有点杂。既有对七大洲、四大洋读图并利用口诀“南顺北逆太大印”标注其位置,也有让学生记住七大洲、四大洋形状及分界线,最后更把课堂向天气图标延伸,整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要求并不明确,有点讲到那算哪的味道。整堂课的亮点在于教给学生利用口诀“南顺北逆太大印”读图及标注位置,这让学生很受用。课堂无标题、无板书、无小组学习讨论,显得随意性太强,望诫之免之。

教学反思 —— 陈建春

在今天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主体,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顺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果今天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好。

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再多想想,如何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二)、对运用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尹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对设计教学目标的反思。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重难点的关系,关于天气图标内容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