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作家】打破偏见,做自己的英雄
在致远学校的校园里,除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有无数颗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心灵。在这里,文字不仅是表达知识的工具,更是学生们用来描绘生活、抒发情感、记录成长的笔触。
【校园小作家】栏目为学生们提供展示写作才华的平台,每期精选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大家一同欣赏他们笔下的青春故事与人生思考。
本期主题
打破偏见,做自己的英雄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掷地有声的呐喊,让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而在今年火爆上映的《哪吒2之魔童闹海》中,哪吒的成长仍然充满坎坷。他不被世人接受,被偏见所束缚,但他依然选择冲破命运的桎梏,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写人生。这不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神话传奇,更是一场关于自我觉醒、抗争偏见的成长之旅。
现实世界中,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遭遇外界的质疑、社会的偏见……但真正的强者,敢于正视偏见,更敢于超越它,活出独一无二的自我。
本期《校园小作家》收录了初三年级三位同学的思考。每个人的命运,不应被偏见定义。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些文字中汲取力量,如同哪吒一般,在风雨中逆流而上,打破世俗的枷锁,成为自己世界的英雄!
九(8)班 罗威雅
打破偏见,做自己的英雄
辅导教师:张智良
再次站在时光的罅隙面前,细细碎碎的记忆轻轻地夹在其中,风吹不走,阳光烧不掉。只待于某天的偶然间,指引我寻觅最初的自己,去看“那少年听雨歌楼上”的青春悸动。
“哎!还差一个人报名,你们谁愿意?”课间,班长举着报名表,盯着仅剩的空缺格子,站在讲台上大声征询,眼神同时在人群里搜寻着。只叹大家都对她的良苦用心视而不见,那急切的询问淹没在插科打浑的谈笑间。我倚着脸,目光追寻着窗外恣意翱翔的飞鸟,翡翠似的树丛有风呼啸,再待细看,生机勃勃的绿意中藏着溢出的春天。
不经意地一瞥,我恰好就对上那道若有所思的目光。下一秒,班长带着笑眼明媚穿过人群,扑到我面前,说道“你能不能报个八百?”我一惊,一个“不”字还没脱口而出,那道满怀轻松地声音在我头顶响起,截住我所有拒绝的话语:“放心,凑个数也行!”班长如释重负地逃走了。我心里叹气,很明显,大家事不关己,肆意地议论着,体委也问我:“我觉得你不适合跑这个,要不换一个?”,接二连三的“意见”抛过来,砸得我有些晕头转向,可我并没有选择做随浪逐流的浮萍,便坦然退回了所有带着偏见的质疑。其实我也不相信自己,因为我也是一名平凡到毫无特点的女孩。讨厌跑步后的大汗淋漓,心跳加速到恶心的感觉,在大家眼中,我就是一名不适合运动,甚至有些虚弱的人。可面对种种质疑和不信任,我那放弃的决心反而迅疾的退去了。在心里轻松的告诉自己:打破偏见,勇敢突破自己。
风平浪静的窗外,天空蔚蓝澄澈,惠风习习,绵柔的云轻快地消向未知的远方。记忆中的某一天似乎也是这样风轻日暖,温柔惬意。幼时的我脱离妈妈的怀抱,在田埂上快乐的奔跑,要与天地万物来个拥抱,浅色的天穹那么旷远、风、云、鸟都有自己要到达的写托邦。原来,少时的我也喜欢奔跑的自由。
成长无非大醉一场,勇敢的人先干为敬,长大后始终理解不了的道理,却在幼时展现得淋漓尽致。岁月之翼拂过浩瀚里河,年幼的我一直站在来时的地方。
运动会那天也是晴空万里,我站在起跑线上,在发令枪响之后,全力奔向了那个年轻的、纯真的我,天地仿佛也被我甩在身后。这一次,我将挣脱一切沉重的桎梏,撕裂那些虚无的偏见。我不再泄气的驻足,因为我明白,前方是春和景明,我会率先冲向那个属于自己的终点。
最终,我迎来了赞美的鲜花和掌声,此刻我是属于自己的英雄。
九(3)班 周童
打破偏见,做自己的英雄
辅导教师:刘博
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用蜡和羽毛制成翅膀,飞向太阳。尽管父亲再三告诫他不要飞得太高,但他依然选择追逐心中的光芒。这则寓言折射出人类永恒的困境:在世俗偏见的束缚与内心真实的呼唤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偏见如同无形的牢笼,将无数人困在世俗的框架之中,唯有打破偏见,才能让生命绽放出真正的光彩。
历史长河中,偏见如同幽灵般挥之不去。伽利略因坚持“日心说”而遭受审判,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度被列为禁书,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发轩然大波。这些科学先驱们不畏强权,不惧偏见,用生命诠释了真理的力量,以坚定的信念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打破偏见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在艺术史上,偏见同样阻碍了真正天才的光芒。生前被视为疯子的梵高,用画笔描绘内心的星空,却得不到世人的认可;失聪的贝多芬,仍然谱写出震撼人心的《第九交响曲》,用音乐诠释生命的壮美。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用作品超越世俗的评判,证明了真正的艺术源于对自我信念的坚守。他们如同黑夜中的星辰,照亮了人类精神的高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偏见以新的形式存在。社交媒体上的标签化思维,算法推荐构建的信息茧房,都在无形中加深着人们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但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他们勇于打破性别、种族、阶层的偏见,追求真实的自我。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用二十年的时间凿通墙壁,最终在暴雨中张开双臂,拥抱自由。每一个敢于挑战偏见的人,都是在为自由铺路。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在于活出真实的自己。打破偏见,不是对他人的否定,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放下偏见,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我们做自己的英雄,如同伊卡洛斯般勇敢地飞向心中的太阳,即使坠落,也要在天空中留下璀璨的光芒。
九(1)班 段文婷
打破偏见,做自己的英雄
辅导教师:肖超臣
若前方无路,我便要踏出自己的一条路——题记
在如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人们的思维似乎被套上了越来越多的枷锁,人们似乎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偏见,而这些偏见,不分性别地影响着每个人,让人们深陷在这些偏见的漩涡之中,难以挣脱。
几年前,刚刚接触网络的我,看到很多人追崇“白幼瘦”、“直角肩”、“A4腰”,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缺乏辨别能力,看到大家都推崇这种审美,便也随波逐流。我疯狂搜集练成那些“美丽标准”的方法,苦苦坚持了数月,还央求家人购买各种健身设备,只为塑造所谓的“完美”身材。
可你知道的,有些东西是基因所就,无法轻易改变,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却依然不见成效,我还是如之前一般,依然有小肚子,壮实的肌肉,却没有我想追求的所谓的“纤细柔美”。焦虑逐渐吞噬了我,我甚至陷入近乎“走火入魔”的境地。我开始刻意节食,直到对饭菜提不起兴趣,最终身体每况愈下,身心俱疲。我沉迷手机,试图寻找速成的方法,然而终究徒劳无功。
在某一天的午饭,在我又一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拒绝吃饭时,我突然意识到——我错了,错得很彻底。我突然明白,那些所谓的“美丽标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偏见,它们固化了人们对女性的刻板认知,仿佛女性就必须“白幼瘦”,必须身材窈窕,必须符合所有大众定义的“美”。可是,美是无法被单一标准定义的。丰腴圆润是美,纤细苗条是美,矮小瘦弱也是美。美是大海,可以包容一切;美是多样的,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至此,我明白了。在那一刻起,我不再拘泥于这些虚无缥缈的“美丽标准”,而是选择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开始规律作息,积极锻炼、恢复身体,开始尝试食物带来的满足。渐渐地,我脸上脱去了病态般的苍白,换上了健康的独属黄种人的肤色。同时,我也拍摄一些简单的视频,记录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我正向网络上的人证明,女性也可以不白、不瘦、女性只要健康,这依然很美。而我也做到了。
古人云:“巾帼不让须眉。”在战场上,男性战士和女性战士并无区别。那为何在如今的社会,要给我们套上“偏见”的枷锁呢?为什么女性必须要相夫教子,必须要任劳任怨呢?又为什么男性必须阳刚、强悍,而不能喜欢可爱的事物?为什么……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世俗强加的偏见。
请摘下“偏见之镜”,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成长,不被限制。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人。打破偏见,我们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