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作家】平凡故事中的不凡感悟
在致远学校的校园里,除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有无数颗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心灵。在这里,文字不仅是表达知识的工具,更是学生们用来描绘生活、抒发情感、记录成长的笔触。
【校园小作家】栏目为学生们提供展示写作才华的平台,每期精选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大家一同欣赏他们笔下的青春故事与人生思考。
本期主题
平凡故事中的不凡感悟
亲情是最温暖的力量,成长是最真实的感动。本期,我们精选了三篇初一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每一篇都从日常生活中出发,深情地记录了与亲人间的点滴互动,展现了成长中的深刻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文字,感受温情与成长的力量吧!
七(3)班 李雅思
山就在那里,他不说话
指导老师:唐素芳
家乡的山总是起起伏伏,群山肆意地横卧在乡村边缘。记忆里,爷爷总是扛着担子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回来时,担子里多了一些野菜、树根,而每当春天来临,担子里总是布满着鲜嫩的春笋。虽然每次挑回来的东西不多,但爷爷的背总是驮着。我知道,他肩上扛着的,不仅是担子,更是对家的责任;他的担子里装的,不仅是山上的收获,更是沉重的担当。
还记得那天,乡村里下了一场大雨,而清晨爷爷早已挑着担子上了山。外面的天灰蒙蒙的,我因为担心爷爷,于是就拿起桌边的伞,向爷爷干活的那座山奔去。山路湿滑泥泞,雨水浸透了山上的泥土,竹林在雨中洗涤着,绿叶泛着晶莹的光泽。我终于看到了爷爷,他坐在一棵大树下的石头上,用一块木板挡雨。我连忙跑上去,为爷爷撑起伞,擦去脸上的泥土和汗水。爷爷抬起头,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问我:“你怎么来了?这雨下的这么大,你不怕摔跤吗?”
我摇摇头,说:“我们回家吧!”
爷爷却平静地望着远处的雨幕,说:“这雨下得这么急,笋一定长得快。再等一会儿,等雨停了再挖,又新鲜又多。”我点点头,便坐在爷爷身边,陪着爷爷聊了很久。
过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升起了温暖的太阳,鸟儿在竹林间鸣唱,青蛙在草丛间跳跃,刚刚的大雨仿佛不曾存在,一切安谧又美好。我们一起下山,爷爷的担子里装满了新鲜的春笋,也是我们往后几天的佳肴。我那时还小,不知道担子有多重,更不知道那份重量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责任。
后来,我去了外地上学,但每次回家,总能看见爷爷在家门口向我招手。爷爷老了,背已不再挺直,挑不起重物,但他还是每天都会上山,或摘些果子,或捡些树枝。而爷爷,像玉竹,虽瘦弱却依旧挺立;他更像那座山,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守护着家的安宁。
七(5)班 尹芳清
破了洞的校服
指导老师:胡萍
刚有校服那会儿,我特别爱惜。蓝白相间,哪怕弄脏一个小圆点,都会让我心痛好久。就是这么一件校服,它破了一个洞。
潇潇暮雨洗清秋,刚下过雨的青石板路湿漉漉的,带着一层青苔,滑溜溜的。我与朋友约定在桂花路碰面。前往桂花路的道路上坑坑洼洼的,稍有不慎就会跌倒。走到半道一阵狂吠声从某户人家传来。我忐忑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竟然看到两条恶犬猛地冲了出来,惊得我慌不择路,撒开腿狂奔起来。慌乱中,竟没发现恶犬的主人早有预料,用铁链将它们牢牢栓住了。
“快到家了!”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然而,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湿漉漉的肥皂,身体不受控制,栽倒在青石板路上。青苔混杂着雨水,一块青一块黑,染在我的校服上,连手肘这里也磨破了个洞。我忍痛站起来,眼里蒙了层晶亮的薄雾,又聚成了一滴滴泪珠。
我苦涩地往后面看了眼,犬吠声早已远去了。看着擦破的手心和手肘处破了洞的校服,懊悔的情绪填满了我的内心,涨得发疼。我呆呆地站在原地,刚发的校服才穿几天就破了,脑海里浮现出妈妈生气的模样,想着回去后该如何解释。这时,奶奶刚好出门倒垃圾,看见满身狼狈的我,赶忙跑过来扶住我:“怎么搞成这样了?摔疼了吗?快跟奶奶回去,先抹点药!”
奶奶心疼我,做了一大桌我喜欢的菜,换作平常我当然得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满脑子都想着那件破了洞的校服。
“明天就好了,今天摔得这么狠,疼吧?”奶奶一边轻轻摸着我的头,一边安慰道:“晚上我给校服缝好,明天保证会给你一件崭新的校服。”听见这话,我泛着红的眼睛看着奶奶泛白的头发和瘦弱的身影,我的心里涌起一阵暖意。
奶奶果然“言出必行”。被青苔染上了绿色,奶奶用刷子小心翼翼的刷洗。经过她反复揉洗,蓝白色的校服终于“重见天日”。为了加速风干,节俭惯了的奶奶破天荒地用吹风机吹了两小时,直到吹风机罢工才勉强吹干。膝盖和手肘处磨损严重,特别是手肘处还破了个洞,她又翻出针线盒,戴上老花镜,仔细地比对着,终于找出了和校服相近的蓝色。随后,她耐心地用细密的针脚将破洞补好。
大地已经沉睡了,微风轻轻地吹着,偶有一两声蛙鸣。我昏昏欲睡时,迷迷糊糊看到奶奶低头坐在台灯下,认真缝补着校服。奶奶催我去睡觉,再三跟我保证“放心吧,明天一定有新校服穿”。昏黄的灯光笼罩着她瘦削的身影,那一刻,她的背影在我眼中竟显得如此高大。
晨雾在朝阳下变幻奇异的色彩,唤醒了大地。洗漱好后,我从奶奶手里接过校服,蓝白相间的校服,没有染上一丝青黑,只有手心的擦伤,手肘处的一片绿叶,提醒着我昨天的一切不是幻想。
去学校的路上,树旁低矮的灌木肆意地生长着,偶有几株蒲公英点缀其中,风掠过,带来桂花的芳香。轻轻一嗅,满心充盈着说不出的舒畅。破了洞的校服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承载了奶奶对我的疼爱与关怀,也让我明白了——被爱修补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
七(2)班 贺雲
习得千万遍,提笔写春秋
指导老师 :唐素芳
爷爷家客厅的墙壁上画着一幅遒劲有力的大字“习得千万遍,提笔写春秋”爷爷酷爱书法,家里到处张贴着他的墨宝,但唯独这十个字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我和书法的缘分从小就有。我们那里有一个习俗,孩子一周岁的时候,大人会让孩子“抓周”。据说,孩子抓到什么,就预示着将来要做什么。听爸爸妈妈说,我一岁那年,他们在我面前摆了算盘、钱布、毛笔、书本、玩具等各种物件,而我却偏偏爬了很远,抓起了那支毛笔。爷爷见状,乐得合不拢嘴,抱着我连亲了好几口,大声说:“我孙子将来肯定有出息,一定是提笔杆子的。”
于是,在我不到三岁的时候,爷爷就让我开始接触书法,尽管那时的练习毫无章法,正儿八经的学习却始于小学一年级。
到了三年级,我对书法渐渐生出了厌烦之意。练字占据了我大量的课余时间,而我又觉得自己的字已经写得不错了,心中隐隐滋生了骄傲。记得有一次,爷爷要求我练习柳公权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当时我心中浮躁,于是急匆匆就写完了。要知道,同学正在楼下等着我出去玩呢。可我正欲出门,爷爷拦住了我。他拿着我写的字,左看右看,眉头逐渐紧皱,眼神中满是失望。
爷爷盯着我的眼睛问:“你觉得这些字可以打几分?”我有点不耐烦地说:“满分。”爷爷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学习书法可不能三分钟热度!书法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你看看你的字,笔力软弱,间架不稳,就敢给自己打满分?你以为满分这么容易得吗?想当年,王羲之练字,把一池清水练成了墨池,才练出了‘天下第一行书’。而你呢?”
我低下头,不敢作声。爷爷继续说道:“练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煲汤,火候不到,汤不会鲜美。习得千万遍,才能提笔写春秋啊!”说完,爷爷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习得千万遍,提笔写春秋”十个字,并郑重地挂在了客厅。从那以后,每当我抬头看到这几个字,便提醒自己要端正态度,踏踏实实地练字。
其实,世间许多事情不都如此吗?无论是练字、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其他追求,唯有经历千百次的锤炼与坚持,才能成就一份真正的精彩。
“习得千万遍,提笔写春秋”不仅是爷爷的训诫,更是我一生的启迪。